關於聖恩宮

普陀山與聖恩宮的淵源

聖恩宮觀世音菩薩於民國五十七年閏七月廿八日,降駕太保市埤麻 腳埤鄉里,收妙宗師父(俗名葉旺火) 為乩生。初在葉家建聖恩壇濟世, 民國六十五年建聖恩宮。靈感事蹟遐邇傳遍,來皈信徒日眾。

聖恩宮觀世音菩薩自稱「三吧哪」,因此被稱「三菩薩」。三菩薩精通 梵語、英語、日台語、寧波話,尤其愛唱歌跳舞,風趣隨和,堪稱現代化之觀 世音菩薩。

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廿八日,本宮觀世音菩薩降詩十五首,自述來歷及 本宮建設意義。首詩曰;「三菩音薩七月廿八日奉題上:「秋冬七姐飛天下 凡,馬樹迦邏洛陽河山平,三度八難」。

第四首:「哦三菩薩于妙宗法身轉輪回年濟世」言:「南海普陀洛陽,蹈 山靈鳥,三朝古代歷民,雲南航台,界司恩怖俐俯,天欽周國,來宮送信蹟土,願 領救世。」第十一首:| 「人樹木培養地」,最後署名:「南海普陀山來佛 士拜」。第十四首:「下凡降葉府祖代歷」言:「天修道漢民中良接引,天業 捨身浩命恩三滞,戊申年閏七月廿八日,西天馬龍飛天下凡任……」署名為 「圓通教主,聖恩宮名古芳。」

由這些詩可見三菩薩是在戊申年閏七月廿八日,自南海普陀山飛天降臨 妙宗師父身上,回年濟世。菩薩詩文中署名有「妙善」、「妙音」「妙蓮」。其 中「妙蓮」最常見。也因此因緣菩薩曾告訴本宮陳慶南師兄說其來緣在大 陸普陀山,本宮要進香,就是要回大陸普陀山進香。

本宮三菩薩的原鄉是在不肯去觀音院,所以菩薩朝山進香,聖駕駐錫於不 肯去觀音院,亦由紫竹林禪院,不肯去觀音院各迎回一尊觀世音菩薩。庚午年 (民國七十九年) 普陀山朝山回台後,二月十五日善緣會上,菩薩言:「近日, 我菩薩曾回普陀山老家」「不管你們怎樣搖我,我會到四方奔走。但是再如何 依賴人家,我也要回到祖地。也就是威靈地,這就是為何回去普那伽。那裡是 我心靈愛土。」由此可知普陀山為三菩薩念念不忘的故鄉愛土。

民國八十五年,本宮菩薩指派本宮副主任委員陳樸雲率十名委員於七月 十一日到廿二日(農曆五月廿六日到六月七日)往雲南大理雞足山金頂寺等地 初探菩薩俗家原鄉。為知真象,李義明委員叩問菩薩來歷,菩薩言其為唐朝高 麗國七世祖,後來在馬雨寺出家,於靈山峰得道,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六十九年。

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廿八日,本宮派十位委員參加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銅像 開光典禮後,依菩薩指示再度前往雲南雞足山金頂寺還願,贈其佛經。得大理 天龍八部國際旅行社楊麟源先生之助,探出高麗國歷史源流。楊君於十一月 十九日來函,由大理白族自治文化研究室查出之「關於高麗國及其國王」之 記載言:「中國唐代以前(即南詔之前),在高黎貢山一発,曾建立過高麗國。國 王妙楚王,是妙庄王之弟。所謂「土歷布族」,即高黎頁山白族。至今被周邊 民族稱為:乃布、歷布、勒墨、那馬、拉馬。前面加「土」,以區別於内地白 族,意為更道地之白族。公元七六二年(唐代寶應元年)冬,南詔王閣羅鳳派兵 統一西部各民族地區,高麗國遂亡。國王出家到馬雨寺,後即生化於雞足山。

劍川古俗每年農曆二月八日,城里北門街人接「佛母」時,都搭彩迎接 高麗國王,七天後,再回報國寺。年年如此,直到一九四九年。(註: 以上 所提馬雨寺即為現在雞足山金頂寺。

和大陸來函資料印證,過去菩薩常在詩文中書「天竺系。雲南。高麗。 」當時大家不解其義,至此始明白菩薩的傳承法脈,係高麗國人,在馬雨寺( 今 金頂寺 )出家、得道。而後,在普陀山建立傳法道場,再渡台開闢聖恩宮道場 ,渡化台島眾生。聖恩宮法脈乃傳承於普陀山。

觀世音菩薩既為佛菩薩為何降世聖恩宫?這一點許多人都有疑問。本 宮彭博成委員亦曾請教菩薩。菩薩的回答是:「現今世人重視物質與科學,不 知有天地神明,故藉乩濟世,以點醒世人迷津,使能皈向正道。弟子啊!不要 執於名相。」

本宮陳慶南師兄亦以菩薩為佛教,為何本宮宮名不用寺而用宮,請教菩薩。 菩薩的答覆是:「菩薩到人間也要配合政府政策。寺用主持,宮始可有乩童,菩 薩能藉乩和大家親自講話,正是大家的福氣!」

由菩薩的答覆,可見寺、宮名稱之分,除政府政策外,其實是人為的分別心。 在佛菩薩的眼光中,眾生平等,寺宮並無差別,不必執著以寺為名才是佛教的分 別心。而菩薩為救渡眾生本就以眾生根器而有不同的應身示現,故得三十二相 身,學佛修行之人,不可執著於名相。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言:「若菩薩有我相 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」如理實見分第五言:「凡所有相皆是虛 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 可見佛菩告薩俱不著相。本宮觀世音菩薩以佛 菩薩無相平等心,三教圓融,萬法圓通,正是大慈大悲佛菩薩也。

COPYRIGHT © 2019 嘉義太保市埤麻腳聖恩宮-觀世音菩薩 網頁設計:宇迅科技
  • 臉書專頁
  • 信眾服務
  • 位置地圖
  • TOP